目前分類:心理學不玄 (2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俗話說:“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智慧的發展是不均衡的,不能因為某一個或某些方面的不足就徹底否定自己。因為一旦找到了能力發揮的最佳點,且付出汗水和努力,很可能會有一鳴驚人的作為。這一現象我們稱為“瓦拉赫效應”。

瓦拉赫效應主要看重個人的能力,並且強調揚長避短。所以大家在面對自己的時候不要因為某方面不強就開始自我否認,也不要因為其他人的貶低而失去信心,而是要在不斷尋找中發現自己的最好的方向。

文章標籤

JT才知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期遇到幾家企業,老闆都在為同一個問題煩惱:陸續提拔了一些管理幹部,後來逐漸發現有些人根本不稱職,不能勝任崗位工作,但考慮到面子與感情,也不想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又不好直接撤職,進退兩難。我們來分析下這種提拔過度現象是怎麼產生的。

《心理學不玄》彼得原理- 你的主管不一定比你強,為什麼公司內

文章標籤

JT才知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似乎都有遇到過這些情況:

排隊結帳時,每條隊伍的長度都差不多,偏偏自己排了最慢的那一條。

JT才知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鱷魚效應就是指當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你想要用手撥開它就會咬住你的手和腳,時間拖的越久,最終被咬住的部位越多。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最要緊的就是犧牲自己的一隻腳,才能及時留住命,鱷魚效應的中心含義就是及時止損

經濟學中的應用

文章標籤

JT才知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槍手博弈說的是在關係複雜的多人博弈中,最終只有一方勝出,那麼勝出的這一方往往是實力稍遜的那一方。

082907_63468466

文章標籤

JT才知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某一天,在鬥雞場上有兩隻好戰的公雞發生遭遇戰。這時,公雞有兩個行動選擇:一是退下來;一是進攻。

如果一方退下來,而對方沒有退下來,對方獲得勝利,這只公雞則很丟面子;如果對方也退下來,雙方則打個平手;如果自己沒退下來,而對方退下來,自己則勝利,對方失敗;如果兩隻公雞都前進,那麼則兩敗俱傷。

文章標籤

JT才知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個人最佳選擇並非團體最佳選擇。或者説在一個羣體中,個人做出理性選擇卻往往導致集體的非理性。雖然困境本身只屬模型性質,但現實中的價格競爭、環境保護等方面,也會頻繁出現類似情況。

4a4185b0b56bf4b967d918cc522af19b

文章標籤

JT才知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破窗效應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及喬治·凱林提出,並刊於《The Atlantic Monthly》中一篇題為《Broken Windows》的文章。此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以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內。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這個現象,就是犯罪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

pexels-kerimli-temkin-3329301

文章標籤

JT才知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俗話說:“情人眼裡出西施。”當人們喜歡或崇拜一個人的時候,就會把對方想像得很完美無瑕,不自覺地把他的優點無限放大,以致對其最明顯的缺點都看不見了,反之,當討厭一個人的時候,則會把對方看得一無是處,這就是一葉障目。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光環效應”。

06_x_06_20-29-35

文章標籤

JT才知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蛙效應是指把一隻青蛙扔進開水裏,它因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便會用力一蹬,躍出水面,從而獲得生存的機會。當把一隻青蛙放在一盆溫水裏並逐漸加熱時,由于青蛙已慢慢適應了那愜意的水溫,所以當溫度已升高到一定程度時,青蛙便再也沒有力量躍出水面了。于是,青蛙便在舒適之中被燙死了。

bf23ccc552bf954a8224476d9a2fc9a2

文章標籤

JT才知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也稱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為主效應。第一印象作用最強,持續的時間也長,比以後得到的資訊對於事物整個印象產生的作用更強。

首因效應本質上是一種優先效應,當不同的資訊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人們總是傾向於重視前面的資訊。即使人們同樣重視了後面的資訊,也會認為後面的資訊是非本質的,人們習慣於按照前面的資訊解釋後面的資訊,即使後面的資訊與前面的資訊不一致,也會屈從於前面的資訊,以形成整體一致的印象。

文章標籤

JT才知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們常說“失去了才珍惜,得不到的最珍貴”,有時候可能原本對自己沒有多大吸引力的東西,當有一天要失去或者意識到自己永遠也得不到的時候,我們會突然變得十分渴求它,當我們能夠獲得某種東西的機會越少,它的價值就會越發凸顯出來,這種“機會越少,價值越高”的心理,就是所謂的“稀缺效應”。

7213140356_c6fd965afb_o

文章標籤

JT才知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有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參加會議,一進會議室發現已經座無虛席,沒有地方落座,於是他靈機一動,喊了一聲:" 地獄裡發現石油了!" 這一喊不要緊,天堂裡的石油大亨們紛紛向地獄跑去,很快,天堂裡就只剩下了他自己。這時,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過去,莫非地獄裡真的發現石油了?於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獄跑去……這是典型的羊群效應帶來的從眾心理

 

文章標籤

JT才知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太效應的名字來源於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

一個國王遠行前,交給3個僕人每人1枚金幣,吩咐他們「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

文章標籤

JT才知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是否曾經感覺好像全世界都在與你做對?不止你一個人有這樣的感覺。當事情出岔子的時候,我們都有一種傾向,認為錯誤就藏在反對我們的陰謀之中。同事沒有及時把報告給你?那他們一定是在企圖毀掉你的職業生涯,並且搶在你之前獲得晉升。你的小孩弄掉並打碎了一個昂貴的盤子?那他們一定是在嘗試激怒你,浪費掉你的時間。咖啡店的WiFi網速很慢?那之前店員一定是在撒謊,騙你到店裡消費。但是事實是,我們自己給出的這些解釋很少有是正確的。可能你的同事誤把今天當成了星期二,不是星期三。也許你的孩子是在拿杯子時,不小心碰掉了盤子。可能咖啡店的WiFi正好因為電信公司在檢修,所以影響了網速!這就引出了我們今天要分享的思維模型「漢隆剃刀原則」。

02_x_02_20-12-18

文章標籤

JT才知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4世紀,英國邏輯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指出:在對於同一理論或者同一命題的論證過程中,多種解釋和證明過程中,步驟最少、最為簡潔的證明是最有效的。概括起來就是“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這一原則稱為“奧卡姆剃刀原則”。

02_x_02_20-09-24

文章標籤

JT才知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非洲草原上的野馬最怕吸血蝙蝠,這種蝙蝠靠吸食動物的血生存,常叮在野馬的腿上,不管野馬怎樣暴怒、狂奔,吸血蝙蝠始終不依不饒,一定要從容地吸飽血之後再離開。而野馬拿這些“吸血鬼”毫無辦法,最終會被活活折磨死。

然而動物學家研究發現,這些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極少,對野馬來說根本不足以致命。真正導致野馬喪命的,是它們被蝙蝠盯上以後的暴怒和狂奔。

文章標籤

JT才知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踢貓效應”源自一則有趣的寓言:一位騎士在晚宴上被領主訓斥了一頓,他怒氣衝衝地回到自己的莊園,對沒有及時迎接的管家大發脾氣。管家心裡窩火,回家後找了個雞毛蒜皮的理由,把自己的妻子罵了一頓。妻子受了委屈,正好看到兒子在床上玩,上去就給了兒子一耳光。最後那孩子莫名其妙地挨了一耳光,心情極度糟糕,一腳踢了正在身邊打滾的貓。

09_x_09_20-31-23

JT才知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人類文化學家利福德·蓋爾茨在爪哇島生活時,潛心研究過當地的農耕生產。他發現那裡的農業生產一直停留於一種簡單重複、沒有進步的輪迴狀態,他將這種現象稱作「內卷化」。由於這種現象的普遍性,「內卷化」這一概念也被廣泛地用到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的研究中。
準確地說,所謂「內化」是指一個社會或組織長期以來一直在一個簡單層次上自我重複,既沒有改變式的發展,也沒有漸進式的增。當一個人在自己發展的道路上,一旦陷入到內卷化的泥沼中,就會一直在一個簡單的層面上無休止地原地踏步、自我消耗、自我重複,難以超越自己,從而導致自己無法向前發展。那麼陷入內卷化狀態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其實進入內卷化狀態,組織或個人所具有的精神狀態是其根本原因。觀念決定出路。一個自怨自、不思進取、不求改變、不謀開拓的組織或者個人,是非常容易陥入內化狀態之中,原地不動、甚至倒退的。
文章標籤

JT才知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蠅效應”來源於美國前總統林肯的一段有趣的經歷。1860年大選結束後幾個星期,有位叫作巴恩的大銀行家看見參議員薩蒙·蔡思從林肯的辦公室走出來,就對林肯說:“你不要將此人選入你的內閣。”林肯問:“你為什么這樣說?”巴恩答:“因為他認為他比你偉大得多。”“喔,”林肯說,“你還知道有誰認為自己比我要偉大的?”“不知道了。”巴恩說,“不過,你為什么這樣問?”林肯回答:“因為我要把他們全都收入我的內閣。”

事實證明,這位銀行家的話是有根據的,蔡思的確是個狂態十足的傢伙。不過,蔡思也的確是個大能人,林肯十分器重他,任命他為財政部長,並盡力與他減少磨擦。蔡思狂熱地追求最高領導權,而且嫉妒心極重。他本想入主白宮,卻被林肯“擠”了,他不得已而求其次,想當國務卿。林肯卻任命了西華德,他只好坐第三把交椅,因而懷恨在心,激憤難已。

文章標籤

JT才知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