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某一天,在鬥雞場上有兩隻好戰的公雞發生遭遇戰。這時,公雞有兩個行動選擇:一是退下來;一是進攻。

如果一方退下來,而對方沒有退下來,對方獲得勝利,這只公雞則很丟面子;如果對方也退下來,雙方則打個平手;如果自己沒退下來,而對方退下來,自己則勝利,對方失敗;如果兩隻公雞都前進,那麼則兩敗俱傷。

因此,對每只公雞來說,最好的結果是:對方退下來,而自己不退,但是此時面臨著兩敗俱傷的結果。

不妨假設兩隻公雞均選擇"前進",結果是兩敗俱傷,兩者的收益是-2個單位,也就是損失為2個單位;如果一方"前進",另外一方"後退",前進的公雞獲得1個單位的收益,贏得了面子,而後退的公雞獲得-l的收益或損失1個單位,輸掉了面子,但沒有兩者均"前進"受到的損失大;兩者均"後退",則均輸掉了面子獲得-1的收益或1個單位的損失。

這就是經典的鬥雞博弈模型,也有人把它叫做懦夫博弈。中國有句古話“狹路相逢,勇者勝”,因為害怕對決而退卻的人,容易被別人笑話,背上懦夫的標籤。有些人在解讀鬥雞博弈時,會說它啟發我們要不畏強敵,勇於爭勝,這個結論實在是荒唐可笑。試想一下,現實生活中為了所謂的面子或者一點蠅頭小利,硬要爭個頭破血流,真的是智者之舉嗎?在鬥雞博弈的情境下,最好的結果應該是:一方進,而另一方退,雙方達成一個不對等的均衡。

ef1764ebac98fd91976629497333930c

那麼問題來了,誰進誰退由什麼決定?總不能抽籤、扔硬幣或者純憑默契吧?事實上如果兩隻公雞足夠理性,它們就會慎重地判斷彼此的實力和決心,誰的實力更強、信心更足,誰就更有理由率先過橋。比如,美國和韓國沒完沒了的軍事演習、朝鮮三天兩頭發個導彈……實際上都是在展示實力和決心。

很多動物為了搶地盤,動手之前都有一系列的儀式,比如用爪子刨地,立起羽毛,眼神放出寒光,還要發出陣陣低吼……這些也是在傳達同一個資訊:我身大力不虧,管殺不管埋。這時候對方但凡是個機靈點兒的,就先忍了,等下次見面感覺打得過的時候再說吧,何必非要逞一時英雄?

打德州撲克的時候,關鍵時刻把手上的籌碼一把全推出去,這叫all in。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擺明瞭告訴別人:勝負在此一舉,一旦輸了我就徹底出局,但我既然敢這樣做,肯定是志在必得。這個時候還在場裡的對手,如果不是特別地有把握,基本都會不跟了。所謂“審時度勢”、“識時務者為俊傑”,說的就是這種基於對“勢”的判斷,做出合理決策的過程。

“鬥雞博弈”在很大程度上強調的是一種“機會成本”的概念,如果有更多機會成本喪失,就要表現的更加理性,甚至是選擇“認慫”,而如果機會成本少甚至沒有,則可以選擇背水一戰、狹路相逢勇者勝、拼個魚死網破等。而就現實來說,我們大部分人都不願面對更多機會成本的喪失,所以,在很多時候,選擇“認慫”是最具智慧的做法。


鬥雞博弈應用的三個策略

在遇到鬥雞博弈這種情境時應該怎麼辦呢?有三種策略。

 1. 釋放信號,展現決心

項羽破釜沉舟,韓信背水一戰,這兩個人玩的都是展現決心的套路,可以激發將士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鬥志,更能向敵人表達我志在必得的決心。所以一方的實力和決心在博弈過程中是最最重要的部分,不戰而屈人之兵,追求的往往就是這種境界。

2. 一方妥協,一方補償

夫妻之間總是難免的小磕小碰,但一直吵下去這日子就沒法過了,所以差不多的時候老公就應該主動緩和一下,跟老婆說,雖然我不是特別理解,但這次就按你說的來吧。這時候老婆看到老公讓步了,就應該見好就說見臺階就下,說你個大男人,可不就應該讓這點老婆。這麼做相當於給了老公面子,做了點心理補償,這個事情就過去了。但如果老婆不懂這個道理呢,重新回想一下情境,老公說雖然我不是特別理解,這次就按你說的做吧。老婆說,你不理解?我還不理解你呢,愛理解不理解。這樣子日子就沒法過了。鬥雞博弈的過程中,既然對方的攻擊已經退讓,那就沒必要得寸進尺,贏了的人一定要給輸了的人一點心理補償,這也是一種人生智慧。

3. 永遠考慮機會成本

生活中的博弈往往是個有序的過程,從各方顯示自己的實力表達自己的決心,再到討論讓步補償,都要花不少的時間,時間作為雙方都在投入的成本,價值卻不盡相同。理論上機會成本更高的人,更應該做適當讓步。法院在判決之前,往往會詢問雙方是否有調解的可能,這時候機會成本較高的一方就會算,繼續拖下去縮耗費的精力和時間不划算,那麼這個調解就很有希望能夠達成。

 

識時務者為俊傑講的就是對勢的判斷,作出合理的選擇,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就是該勇則勇,該慫則慫。懂得了這些,最終不論是進是退,相信你都不會輸。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T才知道 的頭像
    JT才知道

    JT的成長空間

    JT才知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