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也稱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為主效應。第一印象作用最強,持續的時間也長,比以後得到的資訊對於事物整個印象產生的作用更強。

首因效應本質上是一種優先效應,當不同的資訊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人們總是傾向於重視前面的資訊。即使人們同樣重視了後面的資訊,也會認為後面的資訊是非本質的,人們習慣於按照前面的資訊解釋後面的資訊,即使後面的資訊與前面的資訊不一致,也會屈從於前面的資訊,以形成整體一致的印象。

實驗案例

實驗一:

把被試者分為兩組,同看一張照片。對甲組説,這是一位屢教不改的罪犯。對乙組説:這是位著名的科學家。看完後讓被試者根據這個人的外貌來分析其性格特徵。結果甲組説:深陷的眼睛藏著險惡,高聳的額頭表明了他死不改悔的決心。乙組説: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維深遂,高聳的額頭説明瞭科學家探索的意志。這個實驗表明第一印象形成的肯定的心理定勢,會使人在後繼瞭解中多偏向發掘對方具有美好意義的品質。若第一印象形成的是否定的心理定勢,則會使人在後繼瞭解中多偏向於揭露對象令人厭惡的部分。

實驗二:

讓兩個學生都做對30道題中的一半,但是讓學生A做對的題目盡量出現在前15題,而讓學生B做對的題目盡量出現在後15道題,然後讓被試者對兩個學生進行評價:結果發現,多數被試都認為學生A更聰明。

 

首因效應的偏誤

根據第一印象來評價一個人往往失之偏頗,容易被某些表面現象矇蔽。其主要表現有兩個方面:

一是以貌取人。對儀表堂堂、風度翩翩的人容易得出良好的印象,而其缺點卻很容易被忽視。

二是以言取人。那些口若懸河者往往給人留下好印象。首因效應之所以會引起認知偏差,就在於認知是根據不完全資訊而對交往對象作出判斷的。僅憑第一印象就妄加判斷,往往會帶來不可彌補的錯誤。

《三國演義》中鳳雛龐統當初準備效力東吳,於是去面見孫權。孫權見到龐統相貌醜陋,心中先有幾分不喜,又見他傲慢不羈,更覺不快。最後,這位廣招人才的孫仲謀竟把與諸葛亮比肩齊名的奇才龐統拒於門外,盡管魯肅苦言相勸,也無濟於事。大家都知道相貌與才華決無必然聯系,但是禮賢下士的孫權尚不能避免這種偏見,可見第一印象的影響之大!

 

工作中的首因效應

在面試或進入新的公司,都需要進行自我介紹,但很多人忽略了自我介紹的重要性,很多都是隨意上去介紹個姓名老家和興趣就了事,這其實給別人留下的印象很淺,感覺沒什麼亮點,如果面試的時候不自信或者支支吾吾,那麼第一印象就會很差,面試官潛意識裡就會覺得這個人不行,也就大概率的部會錄取了。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新聞系的畢業生正急於尋找工作。一天,他到某報社對總編說:"你們需要一個編輯嗎?""不需要!""那麽記者呢?""不需要!""那麽排字工人、校對呢?""不,我們什麽空缺也沒有了。""那麽,你們一定需要這個東西。"說著他從公事包中拿出一塊精緻的小牌子,上面寫著"額滿,暫不僱傭"。總編看了看牌子,微笑著點了點頭說:"如果你願意,可以到我們廣告部工作。"這個大學生通過自己製作的牌子表達了自己的機智和樂觀,給總編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引起其極大的興趣,從而為自己贏得了一份滿意的工作。

 

˙7-5-4法則

一、用好關鍵的7秒鐘

心理學研究發現,當他人看到你的第一眼後,大概只需要7秒鐘的時間就能決定他會不會喜歡你,因此,充分抓住開場的關鍵時刻至關重要。在關鍵的7秒內,一定要展現出真誠、善解人意等人格魅力,不要矯揉造作、假模假樣。再來,想要在短時間內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一定要在肢體語言和微表情上下功夫,發自內心的自信與真誠的微笑才是直擊心底,讓人舒服、記憶深刻的。

二、閒聊5分鐘

7秒鐘的關鍵時間固然重要,但接下來進入相互交流的階段,才算真正進入相互了解的深入階段,為了讓初次見面的關係變得輕鬆、和諧,在進入正式話題之前,不如先進行一場5分鐘的閒聊。切記,閒聊不要摻雜功利目的,一定要真誠,而且不要完全放鬆自我,只是活躍氣氛,切不可口無遮攔。

三、學會4點積極聆聽法

5分鐘閒聊過後,正式進入主題。不管你多麼健談,你的觀點多麼鮮明,都要先學會積極聆聽對方所說的內容。這個時候,4點積極聆聽法就派上用場了。

1、專注對方說的內容,別分心想怎麼反駁。

2、讓對方做整個對話的主導者,你適當提問延續對話。

3、聽對方把話說完,不打斷對方。

4、通過傾聽,找出切中核心的問題向對方詢問。

相信通過「7-5-4」法,你一定會在第一次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們在交友、求職等社交活動中都會利用到首因效應,展示給他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能幫助人們順利地進入人際交往。願我們都給別人留下一個好的印象!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T才知道 的頭像
    JT才知道

    JT的成長空間

    JT才知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