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準備買個某個品牌的電動車,結果今天爆出這款電動車發生了電池著火,你購買的可能性是不是會大大下降?
但事實是,這款電動車,除了你看到的這起著火事件之外,是零事故,是投訴率最低的一款電動車。
你到超市買牙膏,昨天剛看了一款牙膏的廣告,你選擇它的幾率是不是會上升?
然而這款牙膏的市場佔有率非常低,如果再仔細看一下成份,它可能還不適合你。
但是你看到的資訊就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你的選擇和決策,用專業術語來表達就是你陷入了易得性偏差的思維。
易得性偏差是什麼
易得性偏差由認知心理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阿莫斯・特維爾斯基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最早提出的概念。它指的是人們在決策時,往往會依靠許多自己熟悉的或能夠憑想像構造而得到的資訊,導致賦予那些易得,容易記起來的資訊佔據過大的比重,而對更多對選擇和決策有重要影響的資訊完全被忽略,最終造成了判斷上的偏差。
哪些情況容易讓我們陷入易得性偏差
故事效應
人們天生喜歡聽故事。故事經常具有戲劇性、衝突性和代入感,會給聽者帶來深刻的影響,從而誤導人們將其作為支持性的證據,以偏概全,陷入軼事證據謬誤。
例如,有兩種敘事:(1)張三偷竊;(2)張三為了給母親治病去偷竊。由於(2)比(1)具有故事性,所以很多人認為(2)比(1)的敘述更可信,這就犯了聯合概謬誤。從概率上看,(2)是(1)的子集,其發生的概率要比(1)小。
近因效應
所謂“近因”,是指個體最近獲得的資訊。近因效應是指在多種刺激出現的時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後來的最新的刺激。近因效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影響明顯,如對他人最近、最新的認識往往會佔據主體地位。
例如,儘管乘坐飛機是最安全的出行方式,但在出現一場空難以後,很多人往往會認為乘坐飛機是不安全的。單純一場空難在他們思維中所起的作用,就要遠遠大於統計資料所揭示的真相。
自我效應
人們往往會過高地估計與自己擁有相同興趣的人群的比例,也會過高地估計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例如,如果你喜歡打籃球,那麼你很可能會高估人群中籃球愛好者的比例。
權威效應
權威人士的隻言片語都會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影響,以致人們對事物的評判很容易跟隨權威而疏于思考、論證。然而,某一領域的權威在其他領域並不一定是權威,即使是某一領域的權威,他的觀點也並非全部都正確。
例如:有些保健品請權威人士代言廣告,會使人們更容易輕信該保健品所宣傳的效果。
為什麼會發生易得性偏差
大腦是一個特別喜歡偷懶的器官。易得性偏差本質上是大腦不願意在收集資訊、資料分析、深入思考方面勞心費神。這是因為大腦本身是一個特別耗能的器官,大腦僅占人類體重的2%,但是卻會消耗身體總能量的20%-25%,如果要深入思考的話,消耗的能量更高。
因此,當面臨消耗功率高、佔用資源大,但能準確解決大量問題以及功率低、佔用資源少,但處理問題的準確度難以得到保障的這兩種資訊處理機制時,我們的大腦通常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低耗能的模式,縱使其可能會以犧牲決策準確性為代價。
所以,人人都是認知吝嗇鬼。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對於認知資源的分配和使用是極其吝嗇的。這使得我們傾向於尋找最顯而易見的資訊,傾向於依據最簡單的資訊作出決策,而不願意進行稍微複雜但更能得出正確答案的完全解析推理。
如何避免易得性偏差
客觀地說易得性偏差不可完全避免,因為人的時間、精力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但是對一些重大事項或者重大決策,需要避免易得性的較大偏差,以降低風險和損失。要降低易得性偏差,建議做好以下幾點:
一.本領域學習
任何領域的常識、資訊、技術、知識等都是多如瀚海,因此我們需要主動學習、不斷充電,並要學習那些過去已經學習過的,但在每天所面對的資訊環境中不常用、不常見而顯得生疏、陌生的資訊知識。通過溫故而知新,使得資訊、知識記憶猶新,不斷擴大自己容易想起的知識,擴大易得性資訊的知識面。
二.跨領域學習
查理·芒格認為,每個學科都是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去切入這個世界,都是一個盲人摸象的過程,要對世界有真實對的瞭解,就必須掌握多個學科的核心知識、理論。所以你如果是心理學的,不妨讀讀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的經典著作,同理,如果你是學習經濟學的,不妨讀讀心理學的、社會學的經典著作。
三.學會向自己提問
易得性偏差是基於容易獲得的資訊(而不是基於應該收集的資訊)來做判斷的。因此,不要為“易得”的技術知識和資訊所左右,要深入思考、反復質疑、全面思考應該收集的所有資訊和因素,避開易得性偏差的陷阱。同時也要花時間去收集和思考“不易得”的技術知識、資訊和因素,將易得的知識和不易得的知識或資訊一起綜合考慮。
所以當你遇到重大問題需要決策的時候,不妨問問你自己:
我的觀點從何而來據?
它們是正確合理的嗎?
有哪些資料或者事實證明瞭它的正確性?
這些資料和事實是可靠的嗎?
如何證明它的可靠性?
當你連續問了五個為什麼之後,你的思考就會更加深入,接近真相。
總結
易得性偏差有利於我們節約認知資源,快速做出決策,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易得性偏差也更容易讓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與決策,尤其是面對重大決策問題時,一定要警惕可得性偏差帶來的負面影響。
想要克服可得性偏差這種認知的偏見,我們不妨嘗試跳出自己身處的環境和立場,克制歸因的衝動,拋開局限,開闊眼界,從不同角度思去思考,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往往能夠收穫更加理性的答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