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都有過這種經歷,當你勸一個人戒酒戒菸的時候,他往往會對你說,隔壁老張、老陳、老李抽菸喝酒一輩子,現在已經七十多歲了,人還好好的,你別跟我扯西醫那一套,不要迷信醫生的話。"
這就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隔壁老張、老李、老陳抽菸喝酒一輩子仍然健在,不能證明抽菸喝酒對健康無害,因為在你看不見的世界裡,有更多你不認識的老郭、老鄭、老羅,他們因為抽菸喝酒,早早就患癌死了,而死人是不會說話的。也就是說,凡是染上抽菸喝酒惡習的,早死的居多數,老死的(倖存者)居少數,因為死人都藏到墳墓里去了、他們閉嘴了,所以你在日常生活中,你只能看到倖存者,而那麼多的倖存者,則給了你一個「抽菸喝酒可以長壽」的錯覺,於是,你的見識就產生了偏差,這就是所謂的「倖存者偏差」。
什麼是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來源於二戰中一個著名的故事: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空軍是最重要的兵種之一,盟軍的戰機在多次空戰中損失嚴重,無數次被納粹炮火擊落,盟軍總部秘密邀請了一些物理學家、數學家以及統計學家組成了一個小組,專門研究“如何減少空軍被擊落概率”的問題。
當時軍方的高層統計了所有返回的飛機的中彈情況——發現飛機的機翼部分中彈較為密集,而機身和機尾部分則中彈較為稀疏,於是當時的盟軍高層的建議是:加強機翼部分的防護。
但這一建議被小組中的一位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統計學教授——沃德(Abraham Wald)駁回了,沃德教授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觀點——加強機身和機尾部分的防護。
那麼這位統計學家是如何得出這一看似不夠符合常識的結論的呢?沃德教授的基本出發點基於三個事實是:(1)統計的樣本只是平安返回的戰機;(2)被多次擊中機翼的飛機,似乎還是能夠安全返航;(3)而在機身機尾的位置,很少發現彈孔的原因並非真的不會中彈,而是一旦中彈,其安全返航的機率極小,即返回的飛機是倖存者,僅僅依靠倖存者做出判斷是不科學的,那些被忽視了的非倖存者才是關鍵,他們根本沒有回來!
軍方採用了教授的建議,加強了機尾和機身的防護,並且後來證實該決策是無比正確的,盟軍戰機的擊落率大大降低,這就是“倖存者偏差”故事的來源。
俗語“死人不會說話”很好地解釋了這種偏差的重要成因。當我們分析問題所依賴資訊全部或者大部分來自“顯著的資訊”,較少利用“不顯著的資訊”甚至徹底忽略“沉默的資訊”,得到的結論與事實情況就可能存在巨大偏差。
運氣還是實力
再舉個例子,我們來玩一個遊戲,拋硬幣,大家猜正面還是反面,我們知道肯定各有50%的幾率勝出,一旦硬幣落地一定會有確定的一面結果,由10000人參與,每次要求各一半的人猜正面或反面,猜對的人進入下一輪,猜錯的即被淘汰。即第一輪遊戲之後還剩5000人,第二輪之後還剩2500人,按照這個規則十輪之後還剩9個人。
此時,請問這9個人是靠什麼得到最終勝利的?是他們比別人聰明嗎?是預測能力嗎?是智慧嗎?這些都不是,唯一的原因就是他們比較幸運,在連續十次的猜硬币过程中,選擇了正確的結果,但每一輪硬幣掉下來之前,其實誰都不知道是正面還是反面。
將拋硬幣換成猜股票的漲跌,如果能連續十次都猜對股票的漲跌,那麼這最後能剩下的幾個人,一定會被我們奉為股神,他說出來的話會被很多吃瓜群眾奉為經典,但你會發現你按照他們的思路去買賣股票,跟蒙著眼丟飛鏢選出來的股票收益率差不多的。
將拋硬幣換成創業,同樣如此,當前做得很好的公司,也是因為在每次大的決策時候選對了,從而最終企業活下來了,在外界看來,這些企業都很牛,創始人都很厲害,從而創始人出來講得創業金句,被很多還沒成功的創業者,甚至很多吃瓜群眾奉為經典,但真的跟著做就會創業成功嗎?
如何避免倖存者偏差
做到下面幾點,就很大程度上可以規避倖存者偏差。
1. 不要盲從權威
權威的話,也僅僅作為參考,而不能作為我們決策的依據。
2. 多和失敗者溝通
從本質上講,成功是偶然的,失敗則是必然和普遍的。我們應該多向失敗者取經,防止再次發生同樣的錯誤。如果一個事情中你找不到任何失敗者,那就非常可疑。成功者每個人都是存在偏差的倖存者,他們的事例只能做參考,但不能成為我們完全參照的對象。
總之,遇到一些明顯有悖於常理或者看起來很激動人心的結論,不要急於接受,而是多問問:那些不說話的人,他們是怎樣的。這樣就能規避大多數倖存者偏差帶來的風險損失,更少地被他人忽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