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稀缺》是行為經濟學家塞德希爾·穆來納森和心理學家沙菲爾合寫的著作。塞德希爾·穆來納森是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哈佛大學行為經濟學領域重要領頭人。埃爾德·沙菲爾是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研究領域涉及認知科學、判斷與決策、行為經濟學等。他們用心理學的實證研究重新解讀了經濟學的核心概念“稀缺”,發現貧窮和忙碌並不是簡單地因為缺少時間和金錢。而是一種心態和能力的匱乏。

cover

稀缺心態

稀缺,是“擁有”少於“需要”感覺。被稀缺俘獲的心理狀態稱為「稀缺心態」,當它俘獲我們的注意力時,它造成的後果不僅僅是因為我們會因擁有的太少而感到不悅,而且它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為。很多人無法擺脫缺錢的困境,並非因為他們不努力,是因為他們的稀缺心態。

當我們經歷任何一種形式的稀缺時,都會對稀缺的事物全神貫注。例子:對於饑餓的人來說,他們需要食物;對於忙碌的人來說,他們需要亟待完成某項工作的時間;對於缺錢的人來說,他們需要想辦法支付每個月的房租;而對於孤獨的人來說,他們需要旁人的陪伴。

 

稀缺如何影響我們

一. 稀缺會迫使人們做出選擇

比如,我們要在會議上做一個報告,但是我們的腦子裡有很多想法一直搖擺不定,眼看開會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再也沒有時間磨蹭的時候,你就不得不做出決斷。

二. 專注紅利

稀缺會自動將干擾和誘惑等因素推至一旁,讓我們做到憑一己之力很難做成的事情。無論是有關工作還是娛樂,只要時間有限,我們都會儘量將其利用的淋漓盡致。比如:假期最後幾天,我們會馬不停蹄地遊覽各個景點,爭取一個不落;如果有字數限制,在文章快收尾時更加謹慎的態度去寫作,而且還會出其不意地寫出更精彩的結果。

三.管窺效應

簡單來說就像是人透過一個管子看東西,所看到的視野非常有限,讓人容易目標短淺,顧不得大局。在稀缺心態下,人們會為了追求資源而忽略更有價值的東西。如當有人被錢逼急了,為了追求快速賺錢,他可能做出不明智的選擇,例如投資不懂的期貨,最終把錢都賠光了,或者是為省錢吃過期食品,一天只睡三小時,為了賺夠多錢,最後把身體搞壞,反而把賺的錢都拿來看醫生,而病急亂投醫也是類似的心態導致。一個忙於工作的人,他可能並不是不顧家的沒有責任心的人,事實可能是:他產生了管窺心態——他雖然也非常珍惜與孩子共度時光,但是更著急去完成手頭的工作,所以將其他事情都推到了管子之外。在稀缺心態情況下,我們就會做出關注眼前緊急利益之事,做出損害長期利益的事。

四. 頻寬不足

頻寬是我們的計算能力、關注能力、決策能力、執行能力和抵制誘惑能力的統稱。我們從處理日常的事情到思考問題都需要帶寬。想像你的大腦、認知能力有一定頻寬,頻寬越寬上傳、下載數度越快,玩遊戲,看影片都不卡,頻寬越低做任何事都卡卡,嚴重影響效率。如果進入到了稀缺狀態,因心理過度負荷,頻寬會進一步縮小,導致認知能力下降,做出更多錯誤的決定,若你缺錢,就可能做出借高利貸、信貸,還容易被騙。

五:權衡式思維

權衡,是一種當“擁有”少於“需要”而產生的決策難題,要在總量不變的前提下去維持平衡,想要獲得a,就必須要放棄b。比如:我們去旅行時,如果我們只有一隻小行李箱,我們往裡面裝東西時就會小心翼翼,再三權衡,為了帶這件衣服,就必須放棄那間褲子。權衡帶來的基本是負面影響:資源因為稀缺而顯得珍貴,所以當你使用不當時,損失就會很慘重。因為試錯成本高,所以對決策準確度的要求高,但往往面對稀缺的人頻寬負擔重,這無疑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窮人為什麼窮

窮人的稀缺心態是導致他們無能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窮人比富人的認知能力和執行能力更弱。他們的大腦中裝滿了稀缺,就沒那麼多心思去想其他事情了。窮人不僅缺錢,更缺頻寬,而頻寬負擔又會使他們智力下降。貧窮導致無能,無能導致貧窮,一直惡性循環,所以窮人會更窮。而富人情況則相反,所以富人會更富。

 

怎麼改變稀缺現狀

基於各種類型的稀缺都有以下相同的因素:管窺效應、缺乏餘閒、頻寬負擔。所以下面一些建議可以促進行為改變:

一.把重要事情拉入管窺視野之中

若想讓限制手段影響人們的行為,就必須進入人們的管子視野之內,其中一種方法就是設置提醒,通過喚起人們的關注,我們可以將這個遙遠的問題主動推入管子視野之中。比如我們打算今年儲蓄一筆錢,但是我們很容易因為其他的事情而忽視它。這時我們可以設置一個每月的提醒,定時將注意事項發給我們。

二.構建餘閒

讓自己擁有餘閒,特別是在資源最為充裕的時候更要保持警醒,建立起應對突發事件的緩衝機制。很多系統的正常運轉,都以餘閒的存在為前提。預計30分鐘能到的地方,預留出40分鐘的交通時間,防止突發意外;在每個月正常開支之外,存點錢,以備不時之需;

三.節約頻寬

生活中權衡式的思維越少越好,不要為了幾塊錢斤斤計較,也不要為了省幾塊錢去浪費大把的時間,不要老想著自己缺啥,把注意力放在可長期累積價值的地方,我們希望能夠把頻寬用到刀口上,所以能夠幫你節省頻寬的辦法才是好方法。例如能夠用錢解決的稀缺,就用錢解決,不要花精力。付費購買視頻網站會員,不用在額外花時間去慢慢找高清資源和下載;每週收拾屋子都很累,不如付錢請清潔公司上門,幫忙打掃家裡。例如讓生活規律化,搞一套統一的標準,特別是對於那些重複性高、可預測性的事件。用習慣代替毅力。蘋果賈伯斯常年穿黑色圓領衫、牛仔褲和運動鞋,臉書祖克伯格常年穿淺灰色T恤,其實就是節省自己挑衣服的時間。

四.從富足起步

貧窮始於富足。可能人們以為,在資源充裕階段,我們會精打細算,充滿遠見卓識。事實並非如此。數十年的研究顯示,在資源最為充裕時期,而且特別是在這樣的時期,我們尤其犯下拖延的毛病。拖延,就是對眼下之事的過分關注,是陣發性的盲目樂觀。比如:在接到一份任務時,把它的截止時間設定在規定提交前一周。在充滿稀缺的世界中,漫長的截止日期是拖延的問題所在;同樣,當收到一大筆錢時人們會無法控制消費,因此可以分批發放。

 

總結

本書作者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剖析了我們是如何產生時間和金錢的稀缺的。書中的實驗和例子解釋了為什麼會“窮人越窮,富人越富”,為什麼會終日忙碌卻有可能一無所獲。這兩個最大的稀缺在於心態的稀缺,因為覺得自己窮,所以會認為沒有錢去投資,去儲蓄,而越是這樣,就越沒有錢;因為覺得自己時間緊,要做緊急的事,而忽視了其他“管子”視野之外的重要事,而導致日後付出更多的時間成本和代價,從而又導致更大的時間上的稀缺。

窮人和富人的根本區別是對資源的運用和對自身能力高低的區別。有時候一點點心態的改變,就會讓自己的生活從惡性循環轉向良性迴圈,關鍵就在於想不想擺脫窮人思維。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T才知道 的頭像
    JT才知道

    JT的成長空間

    JT才知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