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說到“經濟學”這個詞,可能很多人的腦海裡就會浮現出股市裡的資料圖,覺得這個詞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沒有太大關係。但作者告訴我們,平時去市場買瓶醬油,或者給孩子交個學費,裡面都暗藏著經濟學原理。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這本書,就是從我們的身邊小事入手,從“柴米油鹽”中讀懂經濟學。

22121635187648_523

儲蓄、消費和投資,哪個更重要?

在電視的採訪節目上,我們可能聽過專家呼籲,要大家多消費、多購物,以此促進經濟快速增長,使我們儘快擺脫經濟低迷的情況。

有人會好奇,為什麼大家多購物就刺激經濟呢?其實背後也是有理由的。比如一個孩子打破了一樓鄰居家的玻璃,鄰居就會花錢去找工人維修,維修工人接到了工作後又會去玻璃廠採購玻璃,就這樣玻璃廠的工人也賺到工資。工人們工作完去吃飯或是逛街,又為飯店和服裝店等服務行業提供了生意來源。

從小孩砸碎玻璃到工人生活消費,就這樣形成了一套連貫的獲利鏈,使得這條鏈上的人都獲取了收益。當時這個新穎的觀點受到不少人認同,大家覺得自己怎樣消費都是在做貢獻,於是買起東西來更沒有愧疚感了。

在這一點上,作者的看法卻不同。在他看來,如果一樓鄰居家的玻璃沒有被打破,而是用維修玻璃的錢買了本書,那麼書店的老闆也會獲得收益,書店老闆再去採購生活用品,那這個產業鏈上的所有的人同樣獲得利益。因此打碎玻璃而被動消費就顯得毫無道理了,我們按需求消費也可以產生同樣的效果。

有人聽到這裡可能會有疑惑:既然提倡按需消費,那多餘的錢是不是應該存起來,或者進行投資?其實這也不是最好的方法,因為還有通貨膨脹,它使得銀行利息和複利理財變得不足為道。

既然通貨膨脹那麼厲害,那我們該怎麼辦呢?針對這個問題,作者給出了兩個建議:第一個是買房子,第二個是成功創業。通過這兩個方法,就可以降低通貨膨脹對我們的影響,使手上的錢更“值錢”。

我們需不需要投資房產?

雖然房產經濟已經不像幾年前那樣火爆,但在中國船統觀念影響下,我們仍然會把大量錢財投資房產。而有些還在猶豫的人就想知道,房子會一直漲價嗎?什麼時候買房最好?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香港的情況。九零年代的香港人相信當地的房價會一直上漲,但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直接導致香港房地產泡沫破滅,房價大跌。

可能有一些人聽到這裡就覺得,既然房價暴跌,這時就剛好可以坐收漁翁之利了。但是大家自問一下,這時候敢買房嗎?

在作者看來,是經濟蕭條讓房價崩盤,那麼我們手中的房產價值也會縮水,甚至工作也岌岌可危,生活反而變得窘迫。這時候可能需要準備一些錢,比如每個人都要至少儲備夠自己六個月開銷的現金或流動性資產,以備不時之需。這樣看來,無論房子是漲價還是跌價,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都不會有太大的區別。所以如果是剛性需求,該買還是要買的。如果作為長期投資,就要保持隨時觀望的態度,善待自己手中的錢財。

延遲退休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老年人延遲退休了,那年輕人不是工作機會更少了嗎?但其實延遲退休年齡對年輕人也是有好觸的。比如去過日本的人會發現,在日本,計程車司機都是老年人,飯店的服務人員也多是老年人,老年人從事了大多數的服務行業,讓年輕人的基礎生活更有保障,也使更多的年輕人能專心投入到有創造性的工作中,社會上的工作機會也就更多了。

世界上的很多國家同樣存在著人口老齡化嚴重的情況。因此每個國家針對養老都推出了不同舉措,比如退休金的市場化。這個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國家是智利,在那裡,每個人可以自由選擇運營退休金的保險公司,就像是自己的一項理財投資。

買保險也與這種措施很相似,這雖然不能夠解決養老問題,但是可以緩解老年時期退休金不足的情況。

總結

我們要學會適當消費,把錢花在更需要的地方,通過買房子或創業的方法對抗通貨膨脹。關於買房,如果是剛性需求,可以看中就買,但如果是用於投資,我們需要多觀察市場再下手。

生活中小到買菜做飯,大到買房子和退休金,其實都遵循著市場經濟的自然規律,只要我們掌握了這些規律,就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遇到這些事情時也能理智處理。

arrow
arrow

    JT才知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