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分享】《陌生人效應》做社交關係中的聰明人

752171818

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親戚朋友這些宗族關係之外,絕大部分的社交關係都是和陌生人建立起來的。這些陌生人甚至日後會在我們的人生長河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比如伴侶、摯友等等。

那麼如何判斷哪個人值得我們和他做朋友,值得我們相信呢?可能大部分人會回答“憑感覺”或者“看看能不能和這個人聊得來”。不得不說,如果你也這麼認為的話,那就太草率了,畢竟傳銷人員往往花言巧語,騙子常常能說會道。

相對於別人的評價,我們更相信自己的認知,我們深信眼見為實,但這恰恰是一種偏見。這種隨性的偏見,有時會使我們上當受騙,陷入無邊無際的深淵。特別是現在所處的“淺層社交”環境,如何聰明地處理與陌生人的關係,成為每個人的必修課。

今天分享的這本《陌生人效應》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如何跟陌生人相處。作者是加拿大的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他在2005年,被《時代》周刊評選為「全球影響力100人」之一。書中,作者用了很多案例,來證實我們很多人判斷陌生人的習慣,都存在一些失誤和盲區,而這些失誤和盲區,可能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不好的影響,以及做出錯誤的決策。

 

書中有10個跟陌生人相處時,容易犯的錯誤,我們跟陌生人接觸,要避免這些錯誤,減少交錯朋友的概率

第一個錯誤: 以經驗判斷陌生人,更容易產生認知漏洞

你認為陌生人對你撒謊,且表現的很真誠,你是否能夠看出來呢?我想大部分都無法判斷真偽,即便接受過良好訓練的專家人士,也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因為在判斷陌生人這點上,大部分人習慣以自己的經驗來判斷一個人。

比如,閱人無數的政治家張伯倫,他認為以自己的經驗,對方表現出的行為方式和言行舉止,就可以跟自己判斷類型的人劃等號。但這時我們往往忽視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這個人是否會偽裝,是否會言行不一,是否會在不同的環境下,有不同的表現等等,我們無從得知,因為僅僅一面之緣,無法真正了解一個人。而對於專門跟人打交道的專家而言,識別一個人是本能,也是他的專業技能,可就這樣的專業技能,讓有心人對症下藥,有機可乘。

第二個錯誤: 認為自己可以輕易了解別人,甚至比別人更了解他自己

基於第一個錯誤,一個人一旦認為自己在識人上,有過人的本領,那麼就更加容易錯誤判斷一個人。所以,越專業的人士,越習慣面談,甚至堅信自己對別人的了解,超過了別人對自己的了解。但事實證明,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很容易被了解的。在任何時候,都不要高估自己,低估別人。

第三個錯誤:以信任為前提跟陌生人交往,過高預期影響判斷失誤-

這是大部分人在人際關係交往中最常犯的錯誤。細想下,你認識一個人,你會把這個人想像成好人,還是壞人?大部分人跟陌生人交往,一般都不會把人想成壞人,都是以信任為前提交往的,直到這個人做出讓我們懷疑的事情,我們才開始觸發自己內心懷疑的種子。這在跟陌生人交往的時候,特別危險,很多違法份子,也正是利用了人性以信任為前提,邀請你為他解決小問題小麻煩,從而一步步讓你進入他的陷阱。比如很多詐騙,都是以錢被偷了要借錢坐車回家等等手法來行騙。

第四個錯誤:妥協於世俗文化和社交成本,為功利而自我欺騙

在跟陌生人交往的時候,還有一種錯誤也是致命的,就是當你對別人有所圖的時候,這個時候你的功利心,會失去正常的判斷力。公司有個年輕的業務,簽了一筆十幾萬的單子,然後還說客戶請他吃飯,主管馬上警覺對他說,這個客戶你必須讓他先付錢,且把合同簽好才能合作。結果業務還是沒有聽,最終結局是他的客戶捲了幾百萬跑路了,公司損失了十幾萬。

這種對陌生人判斷失誤,一是因為功利心,二是因為過於在乎社交成本,我們有時候為了達成目的,會偶爾情願被欺騙,被利用,以此來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因為花時間了解一個人太麻煩,何不賭一把呢,況且這個也未必是壞人。

第五個錯誤:把責任和安全寄託於他人,但事實卻是自己才對自己有責任

你有沒有見過一種人,遇見被騙的時候,就罵人家祖宗十八代,絲毫不去反思自己的問題,甚至刻意迴避自己的問題。有個朋友,他一年內每個月都騙一次,被騙的招數每個月還都差不多,真是讓人哭笑不得。有時候是網上買煙被騙,錢付好了,人家不給貨,他打電話跟人說怎麼還不送貨,人家告訴他快到了,但需要他再補點錢,他還真又給人家付過去了,結果自然不用說。為什麼一個人會一次次被同樣的招數騙,會輕而易舉相信陌生人呢?因為他覺得別人不會騙他,別人騙他就是別人的不好,然後開始咒罵。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對我們有保護責任,除了我們自己。所以,我們要做到是,學習一些識人的方法,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第六個錯誤:用表情判斷一個人,忽略表情是跟內心相反的表演行為

你認為哭就代表一個人很傷心,笑就代表一個人很快樂嗎?

我想這點我們不難理解,表情和情緒有時候並不是一致的,有時候表情是一種無奈自嘲,有時候表情是一種偽裝,我們無法通過表情來準確判斷一個陌生人,特別是學習過一些心理學的人,他更容易用專業知識,對你進行微表情麻醉,用特定的表情和情緒,讓你認為他是你想象中的人格。這點我們很多人也比較容易犯錯。

第七個錯誤:用行動舉止判斷人善惡,是大多數人經常犯的錯誤

不僅是語言,其實行動也是如此。比如,如果一個騙子變現的很真誠,或者一個誠實的人,表現出來的感覺像是個騙子,那你能否分清楚,誰是騙子,誰是誠實的人嗎?可能很難分辨出來是吧。但不管怎麼樣,在生活中,我們仍然很多人,會用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交往,而最終往往結果都不盡人意。

第八個錯誤:更容易相信眼睛看見的,而忽略表象背後的本質

幾乎所有的人,都更願意相信自己眼睛能看見的東西,對於看不見的,即便別人告訴了,也不太願意相信,甚至在心裡還會對別人說:「你以為我瞎嗎?」但這個世界表象多數都不是事實,因為事實大多數時候,都是隱藏在表象背後,而能夠通過表象看到背後本質的人,只占少數人。所以,著名的龐氏騙局才能騙那麼多人。

第九個錯誤:輕信他人言語,忽略言語背後的動機和環境

一個人在壓力非常大的時候,他會根據壓力說出違背自己意願和性格的話,而我們通常判斷一個人,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聽對方說什麼。說的是我們想要的,我們就認為是真的。比如,很多廣告告訴你,一個產品很好,然後我們就相信了,結果買回來一看,壓根跟廣告裡說的不是一回事。所以,在任何時候,都不要聽別人說什麼,要看別人說話背後的動機。

第十個錯誤:憑感覺判斷陌生人,忽略影響行為的兩個因素

我們經常會用感覺來判斷一個人好壞,看見長著一臉橫肉的人,我們就認為這個人很兇,應該是壞人,而看見一個文質彬彬的人,感覺很溫柔,我們就會認為是好人。雖說相由心生,但我們不能憑感覺就輕易對一個人做出判斷。

 

遵守跟陌生人相處3大原則,做社交中的聰明人

書中提到了三個效應,

第一個叫默認真實,意思是說,我們在跟陌生人交往的時候,首先默認對方說的都是真的,是可以被信任的,直到對方出現可疑行為,我們才會質疑對方的可信度。

第二個叫透明假設,意思是我們大多數認為,別人很簡單,自己能夠通過對話或一些分析,就能做到比對方更了解自己。

第三個叫耦合效應,意思是我們會根據對方的言行判斷他的人格。

而上述10個跟陌生人交往和判斷容易犯的錯誤中,大部分原因都來自於這三個效應。

其實不管從什麼效應上去理解,我們為什麼會出現判斷陌生人不準確的問題,原因還是在自身上,我們多數人會高估自己的能力,不願用空杯狀態看待所有,有些時候比較傲慢、自負等等。而作者的本意,不是讓我們對任何人都要懷疑,而是要客觀的用數據判斷對方,而非上述的一些不好的習慣。

 

如何聰明地處理與陌生人的關係,是每個人一生必須掌握的技能。因為在當今社會,與陌生人的關係常常決定了人生的某個轉折。願大家都能學會如何與陌生人相處,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做個清醒的聰明人。

arrow
arrow

    JT才知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